《黄帝内经》有云肝为“肝者,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” “肝主疏泄,统摄气血运行,乃人体解毒之枢”,与胆、脾、胃关系密切。肝主疏泄、藏血,负责调节全身气机,促进气血运行。
夏季阳气旺盛,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若肝气不畅,易导致内热郁结,耗伤阴血。加之夏季贪凉饮冷、熬夜劳累等不良习惯,更易损伤肝的功能。若疏于调养,到了秋季,外界燥邪当令,肝血不足、肝气郁滞的问题便会凸显,引发头晕目眩、胁痛、情绪抑郁或易怒等症状,甚至诱发宿疾。故夏季养肝,实为预防秋病。
去年夏天,遇到过一个患者,王先生,38岁,诉:胁肋胀痛反复发作3月,加重伴失眠1周。四诊合参:胁痛随情绪波动而增减,口干口苦,舌红苔薄黄,脉弦数;平素易怒,入眠困难,大便干结。中医辨证属“肝郁化火”,因长期情志不畅,肝气郁久化热,灼伤津液,扰动心神。治以疏肝清热、养血安神。
我便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:柴胡(疏肝解郁),栀子(清泻肝火),牡丹皮(凉血活血),当归(养血柔肝),白芍(缓急止痛),茯苓(健脾宁心),薄荷(透解郁热),炙甘草(调和诸药)。加酸枣仁、夜交藤以助安神。全方兼顾气、火、血三个层面,既疏泄郁滞,又防苦寒伤阴。
患者服药7剂后,胁痛减轻,睡眠改善。复诊时去栀子、薄荷,加枸杞、麦冬滋养肝阴,继服14剂。同时嘱其调畅情志,避免熬夜,饮食少辛辣,适当饮用菊花枸杞茶。1月后随访,诸症悉平。
夏日养肝之道:养肝并非依赖药物,而需综合调摄。夏季宜保持情绪平和,适度运动以宣发阳气,饮食多选绿色蔬菜(如芹菜、菠菜)及酸味食物(如山楂、柠檬)以助肝气条达。夜间11点前入睡利于肝血归藏。唯有顺应四时规律,才能固护肝之本,达到"防病于未然"的养生目的。
然需切记,文中方剂需专业辨证使用,切勿盲目套用!